2019年12月18日


合伙做设计是惊吓?还是惊喜?

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制已经是业内约定俗成的,因设计事务所是知识型的企业,以资本和知识支持、并以知识支持为主的企业。由此,协调资本与知识的关系是运营好设计事务所的关键所在,正是所谓的1+1>2。

成立于2016年,集产品、室内、建筑与规划的Atelier tao+c西涛设计工作室,由两位合伙人兼主持设计师刘涛和蔡春燕共同创办。三年来,他们怀抱着谨慎的态度去平衡美学、功能与商业间的关系。不迎合、不造势,“为大众而设计”的价值观不温不火地显露在项目中。


然而,在采访中刘涛却说.......↓


“从来没有合作过任何一个项目,我们就一起开了公司,所以就变成有惊喜也有惊吓。”


左:设计师刘涛——曾任职LWMA设计总监,具有超过20年的设计经验。

右:建筑师蔡春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贝尔拉格学院建筑学硕士


今天就来“真心话”一下,让两位合伙人把那些为项目的探(争)讨(吵)统统讲出来(当然更多的是建筑师之间求同存异、或感性或理性的思考与磨合),在妥协与坚持中一步一步落成项目。



Round 1

真心话之优缺点


蔡春燕:虽然在合伙前我们没有合作过,但我们曾短暂的共事过一年。只是当时按论资排辈,我还是刚毕业是小辈,而刘涛已经是公司的项目主管,我根本没机会跟他说上话。


刘涛:想要合伙制的想法也算由来已久,尤其在面对设计困境的时候,总是需要人来帮助支持。互相欣赏对方的设计当然是合伙的前提。


蔡春燕:后来发现讨论的时候,我们俩的观点确实契合度是挺高的,对一个项目的整体配置以及它的定位,整个意向状态等,工作室其他的同事就不会有这样的反应,蛮明显的。


刘涛:再之后,发现我们俩的区别思维方式也是差异很大的,表现在对设计的判断上。具体到比如材料,一些小的细节以及对某些具体的氛围和形式,我们都会有分歧。

CC(蔡春燕)是非常非常有条理的,安排公司的各项事宜,但是她的情绪波动是比较大的,耐心接近“负值”。如果她不控制的话,可能每天都不会来上班……


蔡春燕:但是,只有情绪上的缺点和实际操作上的优点!但刘涛其实脾气更多,只是他用意志力驱使和控制,短时间的争吵会屈服于他对项目的责任心。还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有时候我都难到想放弃了,但他依旧在坚持,甚至看起来比我更难。他对工作的热爱总是能够这样激励我。


刘涛:我是个很追求逻辑性的人,但项目里所有跟数字有关的细节都是CC(蔡春燕)来把控,她是数学学霸。但对于很多大的形式的记忆,她常常缺失,我有时甚至怀疑她故意装迟钝。也可能是因为她总是关注表面背后的内在机制,因而才忽略外表的部分。


蔡春燕:所以现在我也不太清楚是我真的数学好,还是因为我们一起合作,我看到这个方面更需要我,于是我就努力往这个方向去做。刘涛在制定整体策略和方向上,其实是非常强的。他做了骨架,我用数字支撑,我的工作看起来是偏重隐形的,但项目最后的气质其实又跟我们是很吻合的。


所谓的默契,从指哪打哪开始,从你需要的部分我来顶住而互相扶持,也正因为如此配合,他们总是能够不断探索、层层深入剖析每一个项目、不断讨论、不断深挖逻辑,很多时候并没有很明确的分工,都是在相互的配合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Round 2

连接与突破、温和而韧性

桐庐青龙坞言几又胶囊书店


早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贝尔拉格学院研读建筑学期间,蔡春燕就试图用家具的元素去思考和“消减”建筑的边界感。他们认定“现代人的生活被物件所包围,空间则是物件构成的风景”,由此宣言式的探索埋下行动的种子,逐渐在西涛设计的实践里生长开花。


蔡春燕:我们的实践和研究,一直关注的是连接。以建筑的思路去做室内设计,以产品的精细度做建筑,我们希望突破界限,连接起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常常被忽视的断层。我们也期待在实践中,去连接起公共活动与设计者个人行为之间的断裂,连接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冲突。所以,也意味着我们是温和但有韧性的一类设计者。


刘涛:我们算是传统而迟钝的人吧。建筑设计是一件集综合性、构筑性于一体,且需要专注力和深耕精神的工作,我们把从建筑设计里习得的态度和工作程序运用到每一件事上。所谓跨界设计,只是让我们意识到建筑是无处不在的, 从大型构造到小物件,从实体到程序安排。


蔡春燕:设计对于我们并不是一个以创新为目的过程,而是对世界向我们所呈现面目的精确丈量。


刘涛:意图去重拾日常之中美的线索,将设计消减至本质,容许生活于简单中向我们展开其全部的复杂性。设计不限于内与外,我们着力于突破界限,重塑起适宜的尺度和恰当的联系,为使用者创建完整统一的空间。


桐庐青龙坞言几又胶囊书店是西涛设计工作室对于乡村改造议题的最新实践,仿佛隐藏于群山环绕中的桃花源。它既以胶囊住宿的方式对外接纳游客,也作为开放的社区书店和阅览室成为凝聚原住民的公共客厅。


这个古老的村落因山腰处盘旋的一条溪流而得名。山里已经零零散散有一些民宿和应运而生的农家餐馆,游客在周末和假期涌入,到了工作日又恢复平静。这几乎已是江浙一带每个风景清幽的乡村现今采取的发展模式。放语空文创品牌来到这个区块,希望通过注入文化艺术的教育交流等元素,建立一个乡宿文创综合体,西涛设计工作室应邀改造其中的一间老民居,也就是现在的言几又胶囊书店。



Round 3

培养与业主的默契

JHW潮牌买手店


刘涛:多数建筑事务所都是合伙人制,感觉注定是一群人的游戏,因为一个人真的太难撑下来了。跟时代有关,感觉一定是一个各取所长相互互补的小团体。


蔡春燕:在设计上,我们委屈自己的程度不大。主要是我们对设计的判断也相对理性一些,有自己的坚持和评判,会选择项目与业主,不太在设计上妥协。


刘涛:有点像未来迷宫式的空间,用简单的手法,造成的丰富的空间体验。买手店中的陈列道具,也是我们自己想去试的,就是用实心的5毫米的不锈钢板,自成结构,阴阳槽相扣。因为不锈钢的太贵,所以我们用简单的纯铁叫工厂做实验,反复几次发现它挺稳当,我们就开始大面积沿用。这样的柜子、展架系统,他们应该会继续沿用下去,并且尺寸改变可以有无限可能。

蔡春燕:更令设计师兴奋的还是被灯光和音乐所撩拨的空间生命力,让参与者在看似冷酷的氛围中寻找到温情。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从不刻意追求视觉效果,却有些意外的被英国WGSN趋势研究机构相中,录入2019未来时尚空间趋势案例。 


刘涛:多数时候业主是很支持我们的,主要困难其实还是我们内部的。选择的材料也会带来不确定的挑战,就会带来焦虑。保守跟谨慎其实并不是退缩,只是更理性的作出判断。不让业主受损的责任心,是我们一直有的。



Round 4

夹缝中逆袭

西涛新办公室


蔡春燕:在善良的朋友那里寄居了7个月之后,我们终于筑起了新的落脚处。经过半年多的设计和施工,我们迫不及待的在风雨大作的台风天搬了进来。这次我们的工作室,看起来像是从废墟里重生的野草一样,像是剖开的石头里,露出一点点晶莹的光。这里原本的空间布局,就如夹缝中逆袭生存一般,像极了我们那时候的处境。


刘涛:我们先来现场看了空间,发现太奇怪了。然后拿到平面布局图,更是有些棘手。我们并没有一下子爱上这个地方,当时没有更多选择,就只能委曲求全了。


蔡春燕:周围综合环境还是不错的,靠近M50,算是便利活跃。空间没有明显的轮廓和分割,但至少够开阔。我们尝试全部打通空间在考虑要如何合理的布局。首先,是先开出独立的入口,低调的、内凹的全白楼梯。


刘涛:我们每个项目结束以后,我们都是会跟负责项目的同事开一个反省会。共同发现问题在哪,引以为戒。


蔡春燕:我觉得我做这个行业开始没有刘涛那么笃定和热爱。但是开公司以后,我开始觉得自己的方向确实有不一样。我们开始对简单材料的深挖,还有一些空间配置,简单的几条线空间配置,在简单的线条形式下表达复杂性,这些其实是我以前真的不太考虑的。


刘涛:我始终还觉得我是一个刚入行的人,所以我对一开始的设定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就像CC讲的,我从一开始就挺喜欢这行的。当你看到一些大师的作品,就会觉得太厉害了,我想成为那样的人,这个动机非常简单,并且不会变,唯一变化的是时代。

如果我们发展顺利,未来会想建一个自己的图书馆。跳开资本驱动可能真的去做一个纯书店,或者说它应该是个私人图书馆。

也许现在确实是个急剧变化、重声势轻实效的时代,但这仅对建筑传播和公众认知产生影响。一些建筑师懂得怎样更好地造浪,而对于行业本身,这不是根本。建筑师依然是要造塔,并以此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当代中国建筑师都在更坚实地营造,从而更灵巧地“兴风作浪”。我们很庆幸所选的职业,让身心依旧踏实。


兼容的、多样的、不互相排斥的,复杂性是他们对于建筑的期待。所有的传统与创新,终将证明和展开世界的复杂性。无论是盈尺之地还是大型规划,西涛设计所在意的始终是设计本质的回归和项目高品质的实施。


全文链接



编辑:Tyra、Crystal

文:Linda Jiang、Tyra、Crystal

摄影:苏圣亮、田方方、宋鑫

新媒体编辑: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