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不定之船

在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来自爱尔兰Grafton建筑事务所的两位女建筑师Yvonne Farrell与Shelley McNamara被委任为本届双年展的主策展人,她们选定以 “自由空间”(FREESPACE)为主题,聚焦建筑如何为其使用者提供自由、额外空间以及满足不同内在需求的能力,鼓励反思考虑问题的方式,提倡新的思维理念,从而在这颗脆弱的星球上,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更富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双年展上依然活跃着不少中国建筑师的身影,IDEAT在10月建筑特刊中与其中几位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对话。

威尼斯夏日的阳光从军械库并不十分宽敞的窗户间透过,含蓄地为展区提供光亮。在红砖立柱和斑驳墙体的有力支撑下,中国知名建筑师董功带着他的空间装置“Connecting Vessel” 矗立其间, 任人穿梭。熟悉直向建筑的人们或许对此似曾相识,的确,

“Connecting Vessel”是从远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国北戴河海边图书馆的空间语言转译而来。渤海与亚得里亚海看似毫无关联,而“Connecting Vessel”恰如其名地用一个“船”(编者注:Vessel 释义)将两处连结(编者注:Connecting 释义)在一起,作为董功对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自由空间”主题的诠释。


将时间拨回到2017 年的夏天,当董功收到本届双年展两位主策展人的邀请函时,乍一眼觉得“自由空间”的主题十分宽泛。布满一页半纸的宣言中充满了关于建筑和空间“慷慨精神、免费、光线、重力、材料等属于建筑学本体的元素、自然馈赠、时间叠加和交流沟通”等方面的陈述。再三咀嚼后,一句“建筑中那些不确定的、模糊的,能被使用者自己理解、演绎,被使用者用各种创造性的方式所使用,以及激发出对生活的意想不到的行为”,不断叩击着他的内心,最终成为董功对于“自由空间”所理解的最核心概念。这不恰好呼应了北戴河海边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给予他的启示吗?

人们对这座被称为“最孤独的图书馆”的建筑并不陌生,甚至用实际行动对“孤独”二字进行了一番调侃。从影像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建成后的图书馆在主流自媒体的强势推荐下迅速成为“网红”建筑,七十多个座位的社区图书馆却日进三四千人,其后经过妥善管理逐渐趋于平静,但围绕在它内部的有趣事件层出不穷,讲座、学术讨论、广告拍摄、时装表演、音乐会等。在思索这个“现象”的过程中,董功将建筑与人之间理解的“自由空间”之间的某种契合和一场关于灵魂的探索,并希望通过本次双年展忠实地呈现出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思维进行回顾和整理也正是“自由空间”所鼓励和倡导的。


在“Connecting Vessel”装置的二层,仅有一面朝南的窗户带入宝贵的自然光线。光,是董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载体,阳光在不同季节划过的轨迹,映射在他的建筑空间内,成为流动的艺术。在一个固定场所中,光的流动通常有迹可循,而在一个公共空间甚或更大的范围内,人的流动却尤为随机,也由此产生了一种即兴的趣味。

原文链接





采访、撰文 →Linda Jiang

编辑 →Crystal/Nikki

图片提供 →直向建筑Vector Architects